欢迎光临中国名家百科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发布时间:2023-01-05 08:16:14 人气:5904

     范周: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问题。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在继承中和实践中获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其形态从初级走向高级,体系从零散走向系统,力量从隐性走向在场,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境界。

  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头活水,是文化强国建设最深厚的精神根基和最坚定的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博物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国传统村落调查,到推进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力度和效度显著提升,全民参与的意识和热情持续高涨。

  强化“三个面向”和“三个坚持”,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三个面向”概括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三个坚持”明确了实践中的原则、手段、方法。

  原文链接: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

  

  孙萍:关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第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一定要体现专业特色。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在专业建设的过程当中,既要入主流又要有特色。入主流即要求建设专业的课程结构、培养目标、学制学分等都应按照国家公共管理类专业建设质量标准来制定。有特色即要求各个学校的一流专业建设,在遵循国家教学质量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还应该有自己的相应的特色和优势。比如在方向选修课的设置上,凸显的是哪个方向或是哪个方面的特色,要将本学院的专业优势体现充分,凝练出独特的专业特点。

  第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需要产出标志性成果。学院既要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等基础工作做实做强,也要在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上有所突破,努力取得一些国家级标志性成果,如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金课等。

  第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及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一定要围绕建设目标去完善。同时,要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才能真正起到质量保证的作用,经得起推敲。

  原文链接:关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

  

  陈进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首先,“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国社会治理实践进程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党的文件形式把“社会治理共同体”内涵具体化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总结百年大党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则从体系、制度、效能、通道等方面对“社会治理共同体”做了更加丰富的全要素系统诠释,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其次,“人民”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主体硬核,“有责、尽责、享有”是构成“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铁三角”。“人人”,对应的是“人民”、对应的是“14亿多人”、对应的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有责”是尽责的规则前提,“尽责”是有责的履职担当,“享有”是有责、尽责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依靠人民力量、坚持人民立场、维护人民权益。

  原文链接: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科学内涵与当代建设

  

  樊博:应急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初探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是把应急管理工作放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中统筹谋划和布局的,意义深远。可以说,如果应急处理、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可能会引发更高层面的安全问题,所以无论是战略定位还是实践需求,迫切需要建设应急管理学院平台。

  应急管理的问题是因地制宜的,不同城市的应急管理应有各自的特点。以笔者所在的城市上海为例,上海的应急管理是定位在超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包括城市风险管理和城市应急响应。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拥有众多的高架桥、地下轨道交通等综合设施,这些设施设备怎样平稳安全地运行、出现事故后怎么去响应?这些都是应急管理需要考虑聚焦的问题。培养应急管理学科人才,应鼓励他们到应急管理实践部门实习工作,将理论扎根于活生生的实践中,这样他们关注的问题才会是应急管理部门关注的问题,他们的研究也会更具实用价值。

  原文链接:应急管理学科人才培养初探

  

  马方、高旭星:一般风险与重大风险的风险治理逻辑

  从风险治理的角度,过去未把公共安全与社会治理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之下,仅仅强调重大风险,虽然重大风险往往高度复杂、盘根错节、来势汹汹,具有传导性极强、涉及范围广、危害性极大等特点,但重大风险常常是在一般风险的基础上,叠加、延伸、扩散、发酵。各领域重大风险的发现、识别、防范、化解、管控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核心内容,如果未能及时应对一般风险,就越易爆发维护国家安全的系统性重大风险。

  维护、塑造国家安全不仅需从战略高度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风险防范,还需从一般风险着手,规避重大风险。国家安全领域的风险治理,必须包括社会治理一般风险、公共安全治理社会风险、国家安全治理重大风险,才能构成完整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重视一般风险的发现、预判、化解,才能及时阻断不同领域风险的转化通道,避免各领域风险产生交叉感染。党的二十大报告从风险治理的角度,对国家安全科学部署,构建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治理路径,破解由一般风险演变成重大风险的涟漪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