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名家百科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新时代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

发布时间:2023-01-05 08:14:35 人气:6798

作者 范建华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的时代,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和伟大战略任务,也绘制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历程

回溯党的文化建设历史,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就是我们在文化领域中的目的。”对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指出,所谓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围绕国家建设,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依然把文化建设放在十分重要位置,1950年制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为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学术进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建设提高到了更高更新的阶段。在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从而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并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进而增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豪感。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本质的要求。

纵观历史,我们党一直把建设中国先进文化视为己任,从中国实际出发,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准确掌控时代需求,与时俱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建设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在文化建设繁荣发展方面,进一步明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此来统帅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总纲领、总方针、总的指导思想,今后较长时期我们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目标任务就是抓紧抓好抓实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主流思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素养,提高国家整体文化软实力。

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目标要求。

必须强力推进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文化消费侧改革,使供给和消费更加合理、更加充分、更加协调、更加均衡。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文化资源,使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正加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从而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必须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省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核心理念和智力支撑。

必须要以坚强的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主场,用世界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中国样本和中国实践,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站在时代潮头,引领人类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