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名家百科官网!

中医名家-王鸿度

发布时间:2022-07-17 15:28:46 人气:19817

中医名家-王鸿度
人物简介王鸿度,男,现任西南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师承)导师。四川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宜宾市、自贡市科技疾进步奖评审专家;四川省拔尖中医师。擅长领域师从著名针灸专家杨介宾教授。从事针灸临床三十多年,医技精湛,擅长诊治中风偏瘫、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治疗中风后遗症,各类痛症,面神经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对老年性痴呆、小儿脑瘫等疑难病。人物成就两次被国家卫生部遴选为中国医疗队队员和队长,···...

人物简介

王鸿度,男,现任西南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导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师承)导师。四川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人,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宜宾市、自贡市科技疾进步奖评审专家;四川省拔尖中医师。

QQ图片20220717154829.png

擅长领域

师从著名针灸专家杨介宾教授。从事针灸临床三十多年,医技精湛,擅长诊治中风偏瘫、骨骼肌肉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治疗中风后遗症,各类痛症,面神经炎等常见病、多发病,对老年性痴呆、小儿脑瘫等疑难病。

人物成就

两次被国家卫生部遴选为中国医疗队队员和队长,受派莫桑比克及瓦努阿图共和国首都中心医院工作,以其精湛医技和良好医德赢得好评。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7项(国家级1项、部省级2项、厅局级4项)。撰写论著60余篇(SCI,3篇),参与编撰专著两部、规划教材3部。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各一次。
学术思想上,主要梳理“少阳主骨”理论的历史浮沉、厘清其生理病理内涵和意义;构建相应的理论验证模型,将湮没千年的“少阳主骨”学说引入现代科学研究领域。建立以“和解少阳”为主要治疗措施的骨病治疗新模式,形成以“和解少阳”为大法,内治与外治结合、中药与针灸并用,综合治疗骨重塑失偶联性骨病的新局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管局及省科技厅、省中管局多个项目资助。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常务编委,《西南医科大学学报》编委。

科研成果

主持组建针灸多媒体教学系统。

主特卫生部课題“耳穴压丸法治疗胆石症研究”,1991年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出版著作

《外灸学题解》

《当代中国针灸临床精要》

主要论文

1.王鸿度,扶世杰,陈庄,魏嵋,张丰正,史小玲,江洋,江花.电针足少阳经穴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J].中医杂志,2011,52(04):322-325.

2.王鸿度,陈庄,扶世杰,张丰正,江花,江洋.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12):944-948+943.

3.王鸿度,曾晓荣,陈利华,陈丹,周利,Isao Inoue.头针治疗中风模型鼠(SHRsp)疗效评估[J].中医杂志,2003(10):744-746.

4.王鸿度,何迅,谌业华.面偏侧萎缩案[J].中国针灸,2000(09):34.

5.王鸿度.皮腠神气变生机制初探[J].四川中医,1995(09):3-4.

6.王诗铭,王鸿度,张哲萍,李季,王毅刚,陈静操,蒋振亚,王琳,方冬生.耳穴压丸法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综合评价[J].中医杂志,1993(11):662-664+644.

7.王鸿度,卢世忠.“辨病施治”在胆系感染中的应用——附84例临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9(06):452-453..

8.王鸿度.试论腧穴认识模式的历史演化[J].中国医药学报,1988(05):53-55.

9.王鸿度,郭继炳.氦氖激光针照射反应七例报告[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5(03):185-186.

10.王鸿度,郭继炳,赵康.低功率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疗痹证107例临床观察[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4(03):54-56.

11.王鸿度.中药治疗鲁米那引起药物性黄疸一例报告[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3(03):55-56.

12.王鸿度.针刺治愈手的顽固性交感性营养不良症[J].泸州医学院学报,1983(03):69-70.

王鸿度工作室

王鸿度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于2018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建立,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管理,依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以三年为建设周期,以师承与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工作。
传承工作室现有工作人员14名,王鸿度教授为首席专家,陈贵全教授为工作室负责人,成员有江花、马登尚、张丰正、吴晓、王科闯、石含秀、闫爵、王莹、李胜、郑佳坤、张勇等。
  多年来,王鸿度教授还带教了一批硕士研究生,他们是:蒋慧、陈晓英、罗婧、张建豪、刘婷、易佩玉、潘小燕等
  传承工作室的任务,是通过系统传承研究,总结整理和继承发扬胡春申教授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水平,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和新一代名中医,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