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名家百科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逄锦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3-03-23 21:44:58 人气:69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崭新的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讲三个问题。

一、中国经济学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中要加强对人类文明形态的研究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成果的总括和结晶。广义的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各个方面。其中,物质文明是经济领域发展进步的状态和成果,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精神世界的进步状态和成果,政治文明是政治领域的进步状态和成果,生态文明是人类认识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和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以物质文明为基础的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文明。

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互促进,辩证统一。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引领,精神文明是灵魂,生态文明是前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不断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整体文明的进步。如果某个文明要素发展滞后或缺失,就会造成整个社会文明的紊乱或停滞,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各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社会形态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马克思在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创立了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马克思不仅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同时很重视对人类社会演变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中国式现代化时也应该加强对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研究。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尽管物质财富有可能不断增长,但由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很难达到协调发展。所以,尽管西方的现代化进程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开始,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西方的现代化具有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物欲膨胀、对外扩张和侵略别国资源的现代化的特点。从总体说,这不是人类文明所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基本矛盾的对抗性质,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从根本上具有一致性,从而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了可能。

二、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形态的中国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一直追求的目标。只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受到外敌入侵和制度落后的局限,现代化的进程才被遏制和打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社会基础。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4多亿人民共同奋斗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坚持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载体与价值取向的统一体,是现代文明成果的最新结晶。历史发展到21世纪,当世界处于百年之大变局、人类文明面临向何处去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中华民族的杰出贡献。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源。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的文明形态,是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资本主义用战争、掠夺等暴力手段,为其现代化开辟道路。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凸显以人民为中心、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等理念,是人类崭新的文明形态。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的升华。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挫折,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中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光辉前景,使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物质文明上,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在政治文明上,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在精神文明上,不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继承发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社会文明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使社会既充满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同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生态文明上,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破解了发展与保护难题,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也应该看到,在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上还面临一些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物质文明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如不能协调发展,既违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把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党的二十大又进一步对“五位一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战略部署,标志着我国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认识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为新时代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三、进一步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满足物质需要,也要满足人民日趋多样化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需要。这就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一要加强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统一领导和战略谋划,完善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机制;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思想;三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大力发展生产力,进一步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四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型开放型经济体系,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五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并为世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作出中国贡献。

【逄锦聚: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南开大学原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