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名家百科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医>>名医访谈

名医访谈丨吕志连:防治心脑血管病要气血平衡

发布时间:2022-06-25 10:40:26 人气:25685

人体就像一棵树,水是树的命根子,如果你天天给树喝脏水,树肯定会快速枯萎、死亡。人体也是一样,一旦“气血失衡”,本来干净的血液就变得粘稠。

吕志连医师说: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一个由心脏、血管组成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循环好比人体内红色的河流。但是如果河里流的不是清水而是“地沟油”呢?所以高粘血容易使血管堵塞,导致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脑中风等等心脑血管疾病。

如今的浙江,3个成年人里面就有一个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他们当中,轻微的血脂偏高,腹部肥胖,体重超标;较重的血压偏高,血糖偏高,尿酸偏高,已经需要服药控制病情进展;严重的已经成为冠心病、脑中风患者。当前,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已占我国总死亡病因的第一位。

心脑血管病的基本病机是气血失衡

有一个年轻女孩,上个月到武林门逛街,逛了几个小时后突然感觉心脏乱跳、胸闷、头晕,由于当天比较热,女孩以为是中暑了,赶紧到张同泰找吕医师问诊。

“你这不是中暑,你患的是心律失常”。吕医师说,心律失常,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属于中医“心悸”、“怔忡”范畴。会出现如“心脏乱跳”“心脏跳到嗓子眼”“心跳慢到让人头晕”,心脏跳动过快或过慢、胸闷、气喘等症状。心律失常主要病位在心与血脉血液不畅、脉道阻塞、心神为之不安,从而出现早搏。在临床上,可以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心律失常,并配以补气、舒肝、化痰、温阳、安神等辅助方法治疗。

说起来,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新陈代谢均与气血温煦和濡养有关,故《黄帝内经》中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中医常谓“血为气之本,气为血之帅”,说明气血对人体的重要性。

气滞血瘀是心脑血管病的早期病机,也是最常见的病机。从医学角度讲,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运不畅,脉道不利,血滞脉瘀。健康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气血流通。“气血正平,长有天命”,也就是说气血正常、平衡,才会长寿。气血正常有三个标志——气血平衡、气血充足、气血流畅。

如何做到气血流通

如何做到气血平衡、气血流通?首先要适量运动。要想长寿,要掌握好活动的度。不要不活动,也不要过于活动,以至疲劳不堪。吕医师建议可以每天早晚两次散步半小时,因为“多言伤气”,所以散步时最好少讲话,不讲话;“多行伤骨”,所以散步时间也不需要过长。

其次,情绪要稳定,经常抑郁会使气血停止流通,而发脾气则会使气血妄行,对于养生来说都不好。要注意放松情绪,平时工作再繁忙,该休息就休息。身体最要紧,钱是赚不完,事情也永远是做不完的。

再者,饮食要控制,不要太饱,因为吃得过饱会使得血液都流到胃部停滞不动。吕医师讲究平日饮食荤素平衡,不强调单纯吃素,也不宜过饱。他说,老人的饮食靠三化——口化、腹化、火化,老年人的牙齿、脾胃功能不好,因此食物必须靠烹饪,以熟、热、烂、软为主。另外,碱性食物不会使血液粘度变稠,要多吃一些。

心脑血管病人平时可以多吃些纤维膳食如粗杂粮、麦麸、干豆类、海带等食物,山楂、木耳等水果、蔬菜也有益于健康,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食物(如:蚌),软体类食物(如鱿鱼、墨鱼、鱼子)等。

专家名片

QQ图片20220625103942.png

吕志连 主任中医师

熟读《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温病条辨》等中医经典,具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近50余年,屡起沉疴。擅长内妇科疑难杂症,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心律失常、冠心病、肝硬化与腹水、不孕不育、痤疮、肿瘤及免疫系统等疾病尤有心得。临床善用经方,并汲取各家之长,始终兼顾脾胃;辨证注重先天秉赋及后天个体差异,注重气与血关系;论证强调健脾益肾、疏肝理气、活血化淤。多次授课并带教来自美、德、英、法等国家学习中医的学生,讲课深入浅出,结合临床。有多项中医科研成果获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二、三等奖。撰写中医学术论文100多篇,独著或合著出版著作十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