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名家百科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中医>>名医访谈

名医访谈|陈玉琢:中国老龄产业规模或超23万亿,中医药将迎重大发展机遇

发布时间:2023-02-17 22:27:47 人气:8523

QQ图片20230217223027.png

“不论是养老产业、老年产业还是老龄产业,未来一定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常青树,如果没有疫情影响,我们曾预计到2030年,全国老龄相关消费可能会达到23-24万亿,是当下市场规模两倍以上,而且这是较为保守的增长速度。” 近日,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养结合专委会会长陈玉琢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说。

据平安证券研报分析,我国于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增速快、呈现高龄化特征。

在老龄化趋势下,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下称《规划》),承接此前各项养老政策文件部署,汇总了“十四五”期间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各项具体任务,构建了我国“十四五”期间老龄事业及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框架,并设立了9项具体量化指标。

陈玉琢进一步表示,从整体发展来看,大多数行业可能很难看出20年、30年后会是什么样,但唯独老龄产业可以预测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这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

中国老龄产业前景

陈玉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养老产业、老年产业、老龄产业的内涵看似相近,实则区别很大——养老产业是以养老为中心,照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包括相关服务业以及技术方法等,覆盖面相对较窄;老年产业是围绕着老年人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老龄产业则是覆盖了整个社会由老龄化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覆盖了老龄化生命全周期的问题。

陈玉琢表示,从2020年开始,中国老龄产业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从自发低水平发展走进高水平、高质量时代,未来老龄产业可能会成为中国GDP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从全世界来看,法国1864年步入老龄化社会,比中国早100多年,日本比中国早30余年,我国目前正在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从全世界平均水平起来,虽然在非洲等欠发达国家平均寿命相对较低,但全世界整体已经进入老龄化时代。” 陈玉琢说。

根据国家卫健委等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14.2%。另据民政部数据,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陈玉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大约五六年前,法国相关部门就建议当地企业家到中国参与老年产业,“目前法国是老年人有钱、年轻人没钱,老年产业在GDP中占有很大比重,预测我国老年产业的未来发展,法国或许是不错的参考对象。”

“另外根据我们掌握的数据,中等发达国家的老龄产业平均占到全国GDP的33%左右, 2020年-2022年,中国GDP分别为101.36万亿、114.92万亿、121.02万亿,只要未来七八年中国经济正常发展,老龄产业规模达到23-24万亿肯定没问题。” 陈玉琢说。

根据工信部、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另据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8.8万亿元,同比增长22.3%,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12.0万亿元。

上述《规划》也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居家社区养老和优质普惠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建设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据陈玉琢分析,未来全世界很多产业都会围绕着老龄社会展开,在这一趋势下中国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当年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缺少经验,走过弯路,那么中国就有了前事之鉴;另一方面,由于体制因素,欧美部分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落地程序繁琐,周期较长,相比之下中国政策比较灵活和高效。

“但是要注意中国不能照搬部分西方国家的高福利模式,中国虽然经济体量大,但是人均收入水平仍有待提升,所以要‘少花钱办大事’。”陈玉琢强调。

中医药迎发展机遇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在陈玉琢看来,之前多数产业均以中青年为主,医学则是重点预防传染病、防大病重症手术等,以西医为主,但是在当下老龄化趋势下,各产业将逐渐以老龄为主,围绕慢病、康复、养生等主题展开,以不得病、晚得病、得小病、无疾而终为目标,因此不论国际或国内,不论社会、医学还是生活等各方面,都将产生变化。

“在此背景下,中国要发挥中医药优势,建立中国式康养方案,而且这一模式不只是在中国执行,将对全球都会产生指导作用。”陈玉琢指出。

据陈玉琢介绍,中国式康养方案要覆盖全人群、全流程,尤其是中老年慢病人群,具体内容以个人为例,首先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情况评估。

例如对中老年人健康评估后没有发现大问题,那么从中医角度讲,就要进行养生保健指导;如果评估后发现存在慢病或者亚健康状态,那么就要借助中医经验进行身心调理,同时吸收营养学、康复学、运动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科学方法;如果评估发现存在较严重疾病,那么就要用中医或中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

根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官网信息,陈玉琢所提出的中国式康养方案,其指导思想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以中国人的生活为基础,以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为支撑,融合营养、运动、心理、社会等多学科共同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适应长寿时代的方案。该方案分为三大部分,即建立中国式中医药康养创新体系,建立中西医并重康养创新体系,建立多学科融合康养创新体系。

除了中国式康养方案,陈玉琢强调,老龄产业是未来的常青树产业,也是产业发展的爆发点,此背景下中医药也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从政策来看,2022年9月,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

从资本市场来看,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A股养老概念上市公司共计102家,合计总市值超2.76万亿元。在打造养老服务系统过程中,部分上市公司还试水将“中医养生”纳入养老服务体系,探索“中医+养老”特色“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

陈玉琢表示,老龄化正是中医发展的市场机会,之前社会和产业主要防治传染病和危急重症,需要承认的是,中医也可以治疗危急重症,但是和西医相比有一定差距。“在老龄化趋势下,社会正在从疾病模式转化到健康模式,疾病预防、慢病和退行性疾病管理成为重点,而这正是中医特色,也是中医要思考的重点,所以希望中医能抓住这个机会,在康养方面发挥价值,促进老百姓健康,同时也能给国家省钱。”

但是需要关注的是,中医若想抓住这一机遇全面发展,就避不开当下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陈玉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目前中医的困境,相关部门、行业、公众等各方都有责任,从循证角度来看,中医和西医可比性很低,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循证中医。

据了解,从1998年至今,国内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中医药的循证方法。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曾通过访谈发现,中医的特色是辨证论治、四诊合参等,如果纯粹用西医的循证医学体系进行评价和要求,那么中医将失去其独有的特点。所以要思考是“循证中医”,还是“中医循证”,两者区别很大,前者意为用西医的循证医学体系证明中医是否有效,后者意为中医进行自我证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常务副院长商洪才也曾指出,寻找中医药循证方法,照搬西方标准行不通,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不仅要深入理解中医药理论内涵、找准中医药诊疗的关键点,还要借助“IT+AI”(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

除了循证问题,陈玉琢表示,中医发展问题十分复杂,除了外部因素,还有部分中医教授、中医专家思路较为狭窄,另外需要注意,治病救人是中医行医的指导思想,而非挣钱创收。

“让中医以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的方式,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保障和提升中国人的健康水平。”陈玉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