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名家百科官网!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育要闻

教育新闻 |榆中县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2-10-14 22:26:09 人气:17855

QQ图片20221014223029.png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中县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聚焦人民群众“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坚持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加大投入,优先发展,夯实教育根基

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学生未来,寄托家庭希望,承载社会期盼。近年来,榆中县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起点定位,大手笔谋划,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十年来,先后投资14.8亿元,着力破解了“学校发展空间不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等影响教育发展的难题短板,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健康、高质量发展。其中近五年来,投资9100万元,建成博雅小学、苑川中学,新增学位2000余个;投资3300万元,扩建和平镇柳沟店小学、沈家河小学,新增学位1350个;总投资超5亿元,新建十二年一贯制崇文实验学校,总占地面积199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新增学位5160个;全力推进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探索实施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成立县第二、第三、第四幼儿园,新增园位2340个;榆中籍民营企业家李海珊先生慷慨捐资2亿元,建成陇鑫朝阳学校,新增学位3360个。经过全县上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共累计增加学位1.4万余个,提前一年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县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格局进一步形成,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以前在老家新营,小孩上学要步行二十来分钟,这几年通过种菜,家里条件好了,就在县城买了房子,孩子出门五分钟就能到学校,真的很方便,我们也觉得很欣慰。”榆中县刘家湾村村民李云飞高兴地说道。

打造品牌,特色发展,彰显教育魅力

7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国之声播出特别节目《走进县城看发展》榆中篇,央视新闻客户端直播榆中校园里的足球小将驰骋赛场,校园足球运动成为榆中教育的靓丽名片和金字招牌。

短短几年内,先后建成130个足球场,在全省第一个实现完全小学以上人工草坪足球场全覆盖;3次成功承办甘肃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夏令营等省内顶级校园足球赛事,获得社会各界及参赛人员的一致好评和广泛赞誉;2019年,以中连川小学足球队为题材的国内首部校园足球纪录电影《踢球吧,孩子》在兰州上映,并荣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奖;2021年,以中连川小学足球故事改编拍摄的励志电影《足球,少年》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去年以来,中连川小学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榆中四中获批国家级第八批公共服务(教育)领域标准化试点项目,榆中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县”。

一校一品,百花齐放,是榆中教育的一大特点。从榆中一中弘扬“争先”校训精神到恩玲中学打造“德恩”文化特色,从榆中六中常态化开展“道德大讲堂”到榆中九中着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从文成小学探索“学科+”融合教学到博雅小学“打造慧生课程、乐享多元发展”兴趣培养,从朝阳学校“一诵”“一写”“一练”校本课程到小康营中学“诗文雅会”卓越课程……榆中教育有了自己的品牌,学校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

立足质量,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晨光熹微,在榆中县第一中学门口便看到一个清瘦的身影,早早地守在校门口,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他便是榆中县第一中学校长王国福。他精神矍铄,言语铿锵,在学生面前,他不仅是一个校长,更像一位长辈。“你的志愿是要考哪所大学?你看看这些师哥师姐考的学校有没有你想去的学校?”王国福与在“2022届优秀毕生榜”前观看的学生亲切地交谈,并对着“争先、争先”的校训碑前鼓励学生志存高远争先。

王国福说,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收入单一,在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关爱下,该校已连续创办11届“珍珠班”、4届“海韵班”、3届“何记班”、2届“华能班”,选择家庭特困、学习特优、品德优秀的学子,每月补贴一定数额的生活费并减免学杂费、住宿费。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在资助方面予以倾斜。

榆中县着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目标,纵深推进控辍保学工作,实现了建档立卡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无一人失学辍学,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构建了“建档立卡户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助学体系;大力开展“扶弱助残”行动,出台《榆中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等一系列制度文件,迁建县特殊教育学校,推动特殊教育融合发展;天津宁河对口帮扶,全国台联、浙江新华爱心教育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和企业个人,爱心救助困难学子,榆中教育正实现“人人有学上”到“人人上好学”“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的美丽嬗变。

强化师资,全面发展,激发教育活力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老人家,现在孩子的入学手续都办好了,您就放心回去吧,学校里有我们照看,在家里您就督促孩子,好好学习。”96日,榆中县文成小学校长岳小芳微笑着向前来接送学生的家长叮嘱着,学生家长满意而去。

在学校,岳小芳向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们认真讲解安全知识;在课间的时候给孩子们讲故事,提醒孩子们在玩耍的时候注意安全;与孩子们共同参加班级实践作业展览,为新入职教师讲校史校训;在盥洗室里查看卫生状况;在操场里随手捡起垃圾。站上讲台,她是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数学教师;走下讲台,她是雷厉风行、不知疲倦的小学校长。几十年如一日,她把爱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句谆谆教导中、每一次与孩子的交流中,看似弱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这也是榆中县广大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榆中县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4100余名人民教师,愿做红烛,甘为人梯,用矢志不渝的育人初心、忠诚担当的育人品格,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不断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陇原名师、省级骨干、“三名人才”等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好教师、品牌教师,推动榆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屡创佳绩。县委、县政府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教师、班主任、教育工作者和师德标兵,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有效提升了教师职业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榆中县站在支撑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为国家输送更多精英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探索出了一条助推榆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师筑基之路。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班主任津贴、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的落地,特岗教师、人才引进招聘机制的完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凝聚了一大批献身榆中教育事业的时代骄子、育人楷模,教师队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展现出了昂扬向上的生命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十年来,先后共引进高层次专业教师110名,招考特岗教师733名,首次公开招聘“同工同酬”幼儿教师246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持续加强全县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深化教改,创新发展,提升教育内涵

改革,是教育事业进步的灵魂、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榆中教育坚定不移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统筹谋划和落实改革路线图、任务书、时间表,创优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育高地。

榆中县聚焦课堂主阵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紧扣“规范教学管理、攻坚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理念,广泛开展教学研究、课堂改革,形成了“以问题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教学新模式。2016年,榆中县引入“新教育”实验项目,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进入新教育实验,围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核心理念,出台了《榆中县新教育实验实施方案》,组建了“十大行动”指导团队,确定了“底线+榜样”的管理法则,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的成功实践,大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2022年,全县高考成绩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人数五年来取得新突破,实现教育“一年更比一年好”的美好发展愿景。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